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 2021-08-30 11:31:00 字体: 【放大 正常 缩小】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层层压实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稳政策,稳面积,稳产能,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平衡与稳定。今年夏粮生产期间,农业气象条件总体良好,小麦群体结构合理,个体健壮;农业科技应用广泛,田间管理措施到位,全省夏粮喜获丰收。
一、夏粮生产情况
(一)播种面积稳中有增,扭转连续下滑势头。
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农产量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全省夏粮播种面积为805.26万亩,比上年增加0.57万亩,增长0.07%,扭转了连续11年下滑势头。其中:冬小麦播种面积为804.98万亩,比上年增加1.58万亩,增长0.2%,冬小麦播种面积占全省夏粮播种面积的99.96%;春小麦播种面积为0.28万亩,下降32.47%。
(二)单产水平实现新突破,达到302.2公斤。
农产量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夏粮单产为302.23公斤/亩,比上年增加7.96公斤/亩,增长2.71%。其中,冬小麦单产为302.2公斤/亩,比上年增加8.03公斤/亩,增长2.73%。小麦单产首次突破300公斤/亩,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夏粮产量再获丰收,较上年增长2.78%。
今年全省夏粮总产量为243.37万吨,比上年增加6.58万吨,增长2.78%;其中,冬小麦产量为243.26万吨,比上年增加6.93万吨,增长2.93%。
二、夏粮生产特点
(一)立足稳产保供,各地高度重视粮食生产。
小麦是山西重要的口粮作物,抓好小麦生产对落实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战略尤为重要。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出台多项支持粮食生产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支持粮食生产力度,落实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农业保险等各项补贴政策,扎实做好农资保障,广泛开展技术指导,切实有效调动了农户种粮积极性。
(二)降水较为充沛,气候条件总体适宜。
冬小麦播种以来,麦区大部光热条件适宜,农业气象条件有利于小麦产量形成。今年2月下旬出现的两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返青拔节期间,多次明显降水过程有效补充了土壤水分,麦区大部地区墒情适宜,小麦普遍长势良好;抽穗期全省出现大范围降水过程,对缓解旱情和促进灌浆成熟十分有利。小麦收获期,各地积极开镰抢收,确保颗粒归仓。
(三)农技指导及时跟进,绿色高效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1.良种覆盖率高。各地立足提单产、保总产,大力推广小麦新品种、新技术,提高良种良法和关键技术的到位率和覆盖率,全省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今年全省累计推广种植强筋、中强筋优质小麦185.32万亩,约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23%,比去年增加了15个百分点。
2.绿色高效创建模式广泛推广。全省集成推广了一批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如“二水二肥一拌种”“宽幅播种增群体”和“一喷三防促粒重”等集成栽培技术。在旱地小麦播种区重点推广“宽窄行探墒沟播”和“一稳四改”等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促进全省小麦产业绿色优质高效发展。在临汾市曲沃县、运城市芮城县整建制布局绿色高质高产创建工作,在运城市盐湖区、绛县等地设立省级示范片区。绿色高效创建模式的广泛推广,为小麦单产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
3.田间管理措施到位。一是农技指导及时跟进。各地组织专家深入麦区积极开展苗情、墒情、病虫情调查,开展农技服务,为小麦生产提供全面技术支撑。二是田间管理措施到位,病虫害防控得力。有关部门提早研判夏粮生产期间气象形势和病虫害发生趋势,以细化工作措施、强化预测预报、科学指导防控为抓手,多措并举抓好病虫害防控,全力确保夏粮获得丰收。
三、对加强秋粮生产的建议
今年夏粮的丰收,为全年粮食生产开好局、起好步。秋粮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重头戏”,各地应继续全力以赴做好相关工作,力争秋粮获得好收成。一是加强秋粮作物中后期管理。当前全省大秋作物已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各地应派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做好田间管理。对于出现涝渍情况的地块,应及时清理沟渠,排除田间积水,减轻涝渍影响;对于出现旱情的地块,应及时浇水追肥,促苗转旺。加强病虫害监测,做好病虫害防治。二是加强气象预警预测。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科学研判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趋势,及时准确发布预警预报信息,及早指导农民采取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