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数据发布

数据发布
数据发布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规模以下服务业发展呈现新气象

作者:王晓芳      来源:服务业处      发布日期: 2017-10-10 09:18:00      字体: 【放大 正常 缩小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指引下,在经济发展新业态、新产业和新模式推动下,山西规模以下服务业迈入新的发展时期,呈现出企业发展规模质量全面提升、行业发展亮点纷呈、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的良好局面,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一支有生力量,在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就业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山西规模以下服务业总量规模跨越式增长

1.企业数量急剧扩张,创业创新日趋繁荣。十八大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商事制度改革的全面实施,精准扶助小微企业,大大降低了创业成本和进入门槛,改善了营商环境,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入了新活力,全省规模以下服务业法人单位数量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推算数据显示,2012年-2016年,全省规模以下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年平均增长34.1%。

2.资产规模快速增加,结构比例逐步优化。经过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山西规模以下服务业企业“家底”越来越厚实。推算数据显示,2012年-2016年,全省规模以下服务业企业资产总计年平均增长46.0%,固定资产原值由412.79亿元增至801.06亿元,年平均增长18.0%。固定资产比率也由2012年的28.5%下降至2016年的12.1%。表明随着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轻资产模式运营企业逐渐增多,使得企业固定资产比率持续趋于优化,企业运营能力不断增强。

3.营业收入稳步攀升,企业成长前景看好。营业收入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财务指标,是企业正常运营和经济效益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推算数据显示,2012年-2016年,全省规模以下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由344.90亿元增至529.90亿元,年平均增长11.3%。随着营业收入的稳步攀升,规模以下服务业企业呈现较好的成长性和发展前景,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厚植了全省规模以下服务业发展后备力量。

4.吸纳用工持续增强,支撑就业作用抢眼。当前,服务业已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占据经济总量半壁江山。规模以下服务业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企业数量众多,行业门类宽泛繁杂,就业门槛高低兼具的行业特点,在解决剩余劳动力,吸纳社会就业中具有独特优势。推算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规模以下服务业从业人员数达64.70万人,五年间累计新增就业人数27.27万人,年平均增长14.7%。

分行业来看,吸纳劳动力较多的前五个行业分别为:商务服务业,从业人数占规模以下服务业就业人员总数的15.6%;专业技术服务业,占比为12.0%;道路运输业,占比为10.6%;物业管理业,占比为8.7%;教育业,占比为6.4%。

二、山西规模以下服务业发展呈现新亮点

1.搭乘互联网快车,创新发展提档增速。党的十八大以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加速创新,特别是移动互联的快速普及,带来互联网与服务业加速融合和社会生活的重大变革,共享单车、网约车、网购、平台经济等新动能新产业已经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互联网发展起来的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表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推算数据显示,2012年-2016年,全省规模以下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平均增速达34.9%。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也推动传统服务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专题调研显示,随着互联网与企业传统业务加速融合,“借网发展”日益成为企业创新发展,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企业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调查企业中,有70.4%的企业借助互联网拓展业务进行市场推广;有47.8%的企业通过网络获取销售服务信息;有33.1%的企业通过互联网开展网络支付结算;有30.9%的企业利用网络开展线上线下混合经营(O2O)。有近三成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了个性化订制产品服务以及进行互联网融资等“四众”项目;部分医院开通了网上挂号业务;一些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通过手机APP软件为学员提供约车、约考服务等。

2.聚焦民生福祉,公共服务业蓬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公共服务改革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角度强调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山西省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大力推进,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政企互惠共赢,实现全省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逐步补齐民生发展短板,增强城乡居民幸福感与获得感。推算数据显示,2012年-2016年,全省规模以下服务业法人单位中,公共服务领域企业高速增长。2016年,规模以下文化艺术业法人单位比2012年增长16.34倍;教育业法人单位比2012年增长11.31倍;卫生业法人单位比2012年增长3.77倍;广播电视电影业法人单位比2012年增长1.93倍;体育业法人单位比2012年增长1.90倍。

三、山西规模以下服务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一)减税降费,实现企业普惠。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措施持续优化,仅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范围,就先后从应纳税所得额6万元提高到10万元、20万元、30万元,直至50万元。随着多项政策红利惠及企业覆盖面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轻装上阵,快速发展。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二季度,全省规模以下服务业法人单位享受税收优惠企业占全部调查企业数的73.0%;分别比2016年提高1.7个百分点,2015年提高13.9个百分点,2014年提高34.5个百分点。企业无部门收费单位数占全部调查企业数的92.2%,分别比2016年提高0.9个百分点,2015年提高15.4个百分点,2014年提高57.2个百分点。

(二)“营改增”全面推开,实现行业受益。2016年5月份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全面推行“营改增”政策,加大了对服务业的扶持力度,也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了更大发展空间。税制改革改变了过去“增营并存”的结构,打通了增值税抵扣链条,消除了重复征税,减轻了纳税人负担,服务行业中小企业成为最大获益群体,激发企业活力作用明显。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营改增”全面实施当季,全省执行增值税税种的规模以下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就达到82.3%,截至2017年二季度,该比例已达到88.6%。企业对“营改增”实施效果满意度较高,94.5%的企业认为当前税费负担合理,较2015年,  “营改增”前提高了16.5个百分点。

(三)创新金融扶持,实现融资拓渠。“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山西省委政府加大帮扶力度,随着“省15条”“金融12条”等一批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打出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的“组合拳”。从增设金融专业服务机构,加强融资对接服务,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等方面,给出了丰厚的政策红包,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企业融资情况总体向好,在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中,认为在融资过程中存在困难的企业呈减少态势。

四、前景展望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在经济新常态下,事关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是我省推动“六大发展”、实现富民强省达小康的重要引擎和主要抓手。《山西省“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服务业结构日趋优化,服务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的目标,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集聚发展。不断增强服务业发展对经济转型、民生改善与大国崛起的带动支撑作用。规模以下服务业作为服务业中极具活力的一个群体,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解决社会就业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国务院、各级地方政府一大批相关扶持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服务行业小微型企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未来可期。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