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海琪 来源:居民收支处 发布日期: 2017-03-06 08:52:00 字体: 【放大 正常 缩小】
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抽样调查显示,2016年全省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首破万元大关,消费结构继续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6%,首次突破万元大关
2016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082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比上年增加629元,增长6.6%。增速自2014年1季度以来首次出现回升,四大项收入实现全面增长。
(一)增速止跌回升
自2014年以来,受经济新常态及山西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11个季度回落,由2014年1季度的12.7%回落至2016年前三季度的6.4%。进入2016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煤炭价格的持续上涨,山西经济形势回暖迹象明显,加之扶贫攻坚成效逐步显现,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止跌回升,全年达到6.6%,比前三季度增速提高了0.2个百分点。
(二)四大项收入全面增长
从收入构成来看,2016年山西农村居民四大项收入实现全面增长,工资性收入平稳增长,经营净收入稳步增加,转移净收入较快增长,财产净收入小幅增加。
1.工资性收入平稳增长。2016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5204元,同比增长5.7%,拉动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涨3.0个百分点。
2.2.经营净收入稳步增加。2016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净收入2730元,同比增长4.0%,拉动可支配收入上涨1.1个百分点。
3.转移净收入较快增长。2016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1999元,同比增长13.2%,拉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涨2.4个百分点。
4.财产净收入小幅增加。2016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149元,同比增长5.1%,拉动可支配收入上涨0.1个百分点。
(三)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山西省委、省政府积极执行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和改善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为重心,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稳投资、促就业,促进了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平稳增长。一是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保持稳定增长,为保障和拉动居民就业奠定了基础。二是煤焦钢等主要工业品价格企稳回升,进一步促进了山西经济恢复回暖。三是促就业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据省人社部门统计,2016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34.4万人。扶贫政策对贫困农民就业的推动作用明显。四是农民工务工收入上涨。据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2016年,全省农村劳动力本地非农务工人均全年收入为16787.0元,同比增长4.6%;外出务工人均全年收入为25196.5元,同比增长9.5%。六是治理欠薪等保障农民工权益工作取得成效。2016年山西成立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协调领导组,由19个部门联合成立督查组,共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1889件,有效保障了农民工务工收入。
2.粮食增产、种植结构优化促进了农村居民经营收入稳步增长。一是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继续加大。2016年山西省再出台10项惠农强农新政策,新增补贴资金63.9亿元,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特别是大力发展具有山西特色的杂粮、干鲜果、设施蔬菜、草牧业、中药材等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粮食生产获得丰收。2016年山西粮食总产量同比增产4.7%,有效保障了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三是种植机构调整,农业效益提高。随着玉米等粮食作物价格的下跌以及马铃薯主粮化开发政策的实施等原因,一些农户调整了种植结构,转向发展青贮玉米、杂粮、马铃薯、中药材、蔬菜等其它高效益农作物,拉动了收入增加。四是产业扶贫政策扎实推进。据省扶贫办资料,目前山西已建成光伏扶贫村级电站783座,地面集中电站10座,共198.96MW,惠及5.7万贫困户;电商扶贫发展迅猛,本土电商乐村淘、农芯乐等带动3.5万贫困人口综合增收。
3.扶贫攻坚扎实推进、社会保障继续改善促进了农村居民转移收入较快增长。一是扶贫政策力度空前加大。异地扶贫搬迁、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农村住房抗震改造、生态补偿脱贫等多项扶贫政策扎实推进,各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有效促进了农村居民特别是贫困家庭转移性收入较快增长。二是农村社保状况继续改善。2016年山西提高了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增加20元;提高了残疾人补助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月40元提高到50元;提高了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380元提高到420元,人均增加了40元;大病医保全面实施,农村居民大病医疗报销收入进一步增加。三是补助部分农产品生产。为配合国家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山西2016年下达玉米大县奖励资金2.98亿元,用于弥补由于玉米价格变化对种粮农民收入的影响;新增开设政策性马铃薯种植业保险,每亩400元,费率为6%,保费为24元/亩,其中中央、省级补贴80%。四是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寄带回收入增加。农民工监测调查资料显示,2016年山西外出从业人均全年寄回带回收入同比增长10.3%。
二、人均消费支出增长8.2%,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6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029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08元,增长8.2%。从消费构成看,八大类消费呈现“六升二降”特点。
1.食品烟酒消费平稳增长。2016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2272元,比上年增长5.7%。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28.3%,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2.衣着类消费支出小幅增加。2016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565元,比上年增长1.2%。衣着类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7.0%,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3.居住类消费支出快速增长。2016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居住类消费支出1789元,比上年增长17.0%。居住类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22.4%,比上年上升1.7个百分点。
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消费支出略有上涨。2016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386元,比上年增长0.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4.8%,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5.交通通信类支出快速增长。2016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962元,比上年增长17.3%。交通通信类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12.0%,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
6.教育文化娱乐类消费支出较快增长。2016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132元,比上年增长11.3%。教育文化娱乐类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14.1%,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
7.医疗保健类消费支出略有下降。2016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770元,比上年下降3.1%。医疗保健类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9.6%,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
8.其他用品和服务类消费支出略有下降。2016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支出143元,比上年下降11.3%。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1.8%,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