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数据发布

数据发布
数据发布

收入稳步增长 消费更趋理性——山西前三季度农村居民收支状况分析

作者:郑海琪      来源:居民收支调查处      发布日期: 2016-11-09 08:35:00      字体: 【放大 正常 缩小

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对全省居民收支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山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稳步增长,居民消费更趋理性,生存型、发展型消费同步上升,享受型消费下降,但收入增长乏力、增速进一步回落,与全国差距进一步加大。

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增速进一步放缓

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11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29元,增长6.4%。从收入结构来看,四大项收入全面增长;从增长水平来看,增速进一步放缓,与全国差距进一步加大。

(一)四大项收入全面增长。

1.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92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01元,增长5.4%,比上年同期(7.6%)增速下降2.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增速(7.7%)下降2.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增速(5.0%)回升0.4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贡献率为46.8%,拉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0个百分点。

工资性收入保持稳步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我省投资增速持续稳健,保障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800亿元,同比增长9.1%,为保障和拉动就业奠定了基础。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2016年三季度,全省农村常住户中非农从业人数为515.7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4.7万人,增长2.9%。二是工业运行状况转好。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下降0.1%,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9个百分点;其中,6、7、8、9月工业连续4个月正增长,分别增长1%、1.1%、4.8%、3.6%。三是煤焦价格企稳回升,企业效益改善,自5月份山西煤炭价格环比出现上涨以来,已经连续4个月保持环比上涨态势,8月份焦炭价格同比实现由负转正。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效益逐渐转好,从今年5月份起,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连续4个月实现当月盈利。四是促就业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上半年省财政下达2016年各类创业就业资金11.78亿元,用于实施政府各项就业政策,特别是促进小微企业吸纳劳动者就业,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省人社厅监测显示,1-8月份,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98万人。五是务工工资有所上涨。据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2016年三季度全省农村常住户劳动力外出从业当前工作平均月收入为2903.4元/人,同比增长5.4%;本地非农务工人员日均收入为91.05元,同比增加6.14元,增长7.2%。

2.经营净收入小幅增加。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净收入为1762元,同比增加77元,增长4.5%。增速比上年同期(10.0%)下降5.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5.2%)下降0.7个百分点,比上半年(5.3%)下降0.8个百分点。经营净收入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7.9%,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1.1个百分点。

经营净收入保持小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山西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继续加大。2016年山西省再出台10项惠农强农新政策,新增补贴资金63.9亿元,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特别是促进了有山西特色的杂粮、干鲜果、设施蔬菜、草牧业、中药材等产业,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部分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农产品生产价格调查显示:前三季度,薯类生产价格同比上涨22.2%,活猪生产价格同比上涨23.1%。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前三季度全省农民人均出售薯类、肉猪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倍、41.4%。三是玉米、苹果等出售量大幅增加。去年下半年以来,玉米、苹果等农产品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不少农民惜售观望,导致出售时间推后到今年。住户调查资料显示,上半年全省农民人均玉米出售量同比增长51.0%,人均苹果出售量同比增长1.1倍;前三季度全省农民人均玉米出售量同比增长38.8%,人均苹果出售量同比增长23.7%。四是主要农产品价格下降,助推了全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优化。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6年全省谷物类播种面积减幅较大,曾占据粮食作物“半壁江山”的玉米种植面积比2015年减少78.16万亩;薯类播种面积增势明显,今年全省薯类比上年增加21.93万亩,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23.51万亩。住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薯类出售量同比增长50.5%,其中人均马铃薯出售量同比增长49.1%。

3.财产净收入略有上涨。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为106元,同比增加2元,增长1.4%,增速由负转正。财产净收入对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0.4%。

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财产净收入能有所增长,主要得益于农村土地确权顺利推进后土地流转有所加快,农民土地流转收益增加。住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收入同比增长1.07倍。在转让土地收益大幅增加的同时,农村居民红利收入、出租房屋收益均有所下降。

4.转移净收入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为1317元,同比增加150元,增长12.9%。比上年同期增速(7.4%)快5.5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增速(11.0%)高1.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15.5%)回落2.6个百分点。转移净收入对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5.0%,拉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2个百分点。

转移净收入较快增长的原因:一是各级政府民生支出不断增加。前三季度,全省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7.6%的情况下,民生支出仍保持了7.5%的增长,民生支出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0%。主要体现在:精准扶贫等系列扶贫政策的实施和推进,各级政府对农村贫困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促进了农村居民转移收入的增加;为配合国家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山西下达玉米大县奖励资金2.98亿元,用于弥补由于玉米价格变化对种粮农民收入的影响,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政策性惠农补贴同比增加19.0元;省财政提前下达了2016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补助资金33.87亿元,先后多次下拨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帮助解决受灾群众口粮、衣被、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难;残疾人补助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月40元提高到50元,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增加20元,农村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去年的人均380元提高到今年人均420元,人均增加了40元。二是农村外出从业人员寄带回收入进一步增长,随着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增加以及外出务工工资的上涨,农村非常住人口寄带回收入进一步增长。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外出从业人员寄带回收入为382元,同比增加71元,增长23.0%。

(二)增速进一步放缓,与全国差距继续加大。

1.增速继续回落。受煤炭价格低迷、工业企业运行困难、农产品价格下行等因素影响,农村居民增收乏力,增速不断放缓(见下图)。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4%,增速比上年同期(8.3%)回落1.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6.5%)回落0.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6.9%)回落0.5个百分点。

山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变化情况

(2014年一季度—2016年前三季度)

2.与全国差距继续加大。前三季度,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998元,同比增长8.4%。山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达1888元,比上年同期差距(1616元)扩大272元;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8.4%)低2.0个百分点。

在中部六省中,山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量位居末位:分别比安徽(8921元)低1811元,比湖北(8603元)低1493元,比湖南(8361元)低1251元,比江西(8176元)低1066元,比河南(8045元)低935元。增速位居末位:分别比江西(9.2%)低2.7个百分点,比湖北(8.9%)、湖南(8.9%)低2.5个百分点,比安徽(8.8%)低2.4个百分点,比河南(8.5%)低2.1个百分点。

二、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平稳增长

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65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08元,增长9.9%。从消费构成看,八大类消费呈现“五升二降一持平”特点;从消费层次看,生存型、发展型消费同步增长,享受型消费有所下降。

(一)八大类消费“五升二降一持平”。

1.食品烟酒消费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150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2元,增长7.3%。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26.6%,比上年同期(27.2%)下降0.6个百分点。

2.居住类消费支出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居住类消费支出121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97元,增长19.4%。居住类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21.5%,比上年同期(19.8%)上升1.7个百分点。

3.交通通信类支出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68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3元,增长17.7%。交通通信类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12.1%,比上年同期(11.3%)上升0.8个百分点。

4.教育文化娱乐类消费支出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82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4元,增长16.0%。教育文化娱乐类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14.6%,比上年同期(13.8%)上升0.8个百分点。

5.医疗保健类消费支出略有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57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元,增长0.9%。医疗保健类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10.2%,比上年同期(11.1%)下降0.9个百分点。

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消费支出略有下降。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286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元,下降2.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5.1%,比上年同期(5.7%)下降0.6个百分点。

7.其他用品和服务类消费支出略有下降。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支出114元,比上年同期减少6元,下降4.8%。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2.0%,比上年同期(2.3%)下降0.3个百分点。

8.衣着类消费支出基本持平。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451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衣着类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8.0%,比上年同期(8.8%)下降0.8个百分点。

(二)生存型、发展型消费同步增长,享受型消费有所下降。

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收入增速趋缓的影响,山西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层次构成也悄然改变,生存型、发展型消费同步增加,享受型消费有所下降,生活消费更趋理性。

1.生存型消费支出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衣、食、住”等生存型消费支出为317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99元,增长10.4%。生存型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6.0%,比上年同期(55.8%)略涨0.2个百分点。

2.发展型消费支出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学习教育等发展型消费支出为195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9元,增长13.3%。发展型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4.5%,比上年同期(33.5%)上升1.0个百分点。

3.享受型消费支出有所下降。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文化娱乐、生活用品和服务、其他用品和服务等享受型消费支出为534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0元,下降3.5%。享受型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4%,比上年同期(10.8%)下降1.4个百分点。

三、当前农村居民增收需重视的几个问题

今年以来,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持续错综复杂、全省经济依然处在最困难时期的形势下,全省农村居民收入能保持稳步增长实属不易。但也应该看到,当前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乏力、增速持续回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不断加大等问题比较突出,制约农村居民增收的因素仍然较多。

(一)经济企稳回升基础尚不牢固,农村居民非农务工收入增长缓慢。目前随着煤焦价格的回升,山西经济出现了企稳回升的迹象,但基础仍不牢固,企业经营依然困难,农村转移劳动力务工工资收入增长难度仍然较大。前三季度山西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5.4%,同期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9.0%。

(二)农业生产效益不高,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不足,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带动力弱等问题制约农村居民经营收入增加。目前山西农业基础仍然脆弱,装备水平不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民土地种植效益不高。小杂粮、干鲜果、中草药等具有山西特色的农产业发展不足、缺乏品牌优势,市场占有率较低,价格稳定性差,对农民种植收益的拉动作用不稳定。在农产品加工业方面,能够进行精深加工的企业少、规模小,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研发机构,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很难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带动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不强。

(三)主要农产品价格低位运行,部分地区遭遇雹灾旱灾,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今年以来玉米、苹果价格继续走低,谷子、小麦、羊、牛奶等价格也有所下降;运城、长治、忻州、朔州等多地都遭遇了雹灾,对玉米、苹果等多种农产品造成较大损失,中南部部分地区遭遇持续干旱,影响了夏播玉米产量。

(四)惠农补贴政策效应趋弱,农民转移性收入难以保持高速增长。连年增加的各项惠农补贴标准已处于较高水平,在目前全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收入困难的情况下,惠农补贴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的难度较大,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持续高速增长的难度加大。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