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数据发布

数据发布
数据发布

山西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 居住环境不断优化

作者:张慧琴      来源:生产价格处      发布日期: 2015-09-10 09:15:00      字体: 【放大 正常 缩小

 

2014年,山西省政府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工作之一,不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制度并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居住环境不断优化。

一、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人均住房面积扩大

2014年,山西省委省政府采取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多渠道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山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809元,比上年增加860元,增长10.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069元,比上年增加1811元,增长8.1%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山西城镇居民期末拥有住房面积为人均29.3平方米,农村居民期末拥有住房面积为人均32.9平方米,较2013年分别增加1.5平方米和1.0平方米。随着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居民家庭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住房面积持续增加,

二、城镇三居室住房略有上升,刚需与改善需求仍为主流

近几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收入不断上升,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部分居民更换或购买较大的单元房来改善居住环境。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城镇居民三居室单元房占所调查户的23.2%,比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现住房建筑面积90120平方米占所调查户的25.1%,比上年上升1.0个百分点。从调查的八大类居住空间样式看,城镇居民以二居室、三居室为主,农村居民以单栋平房为主,但仍有部分调查户在一居室单元、筒子楼或连片平房中居住;从调查的八大类住房建筑面积看,城镇、农村居民都以6090平方米、90120平方米为主,仍有部分居民户住房面积在30平米以下。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子女婚嫁,部分二居室、小面积的居民需改善目前居住条件,加之外地务工人员随迁入住等需求,所以刚需型和改善型需求仍是目前主流。

三、超额完成保障房建设,部分低收入群体安居

随着我国住房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在优化住房资源配置、提高住房利用效率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市场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一些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难以得到解决。2014年,山西继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努力帮助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超额提前完成新开工及基本建成任务。2014年初,国家下达山西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为新开工18万套,基本建成18万套。山西2014年新开工城镇保障性住房23.26万套,其中棚户区17.37万套;基本建成21.02万套,完成投资528.05亿元,均超额提前完成国家下达任务。截至2014年底,全省城镇保障住房覆盖面达到21.38%,提前实现了国家“十二五”末达到20%的要求,使部分低收入群体得以安居。

四、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居住环境不断优化

近几年,政府在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相关居住生活设施的建设,如农村住宅外道路、管道供水、饮用水等。2014年,山西出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4年行动计划,从完善提质工程、农民安居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和宜居示范工程等四方面着手,农民普遍住安全房、喝干净水、走平坦路,使山西建成一批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美丽宜居乡村。同时在采煤沉陷区、地质灾害易发区、连片特困区重点实施农民安居工程,2014年、2015年将完成对15万户农村困难家庭实施危房改造。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农村居民调查户中住宅外道路为水泥或柏油路面占85.5%,管道供水入户占79.3%,饮用水为净化处理的自来水占38.8%,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居民居住生活方面基础设施在不断改善,居住环境不断优化。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