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改梅 来源:工业处 发布日期: 2015-08-12 09:06:00 字体: 【放大 正常 缩小】
2015年以来,面对各行业需求持续下滑的局面,中央连续出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山西在加强金融服务支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实施财税优惠政策等方面为小微企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小微工业企业经营状况逐步改善,用工需求基本稳定,政策环境向好,在新常态下发生新变化。
一、企业经济运行呈现新变化
(一)新行业注入新活力
今年以来,我省小微工业充分发挥企业经营机制灵活优势,主导产业效益明显提升,仪器仪表制造、农副食品加工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等新型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省小微工业中仪器仪表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5%,仪器仪表制造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产品门类品种比较丰富,生产和开发能力完善的产业体系。农副食品加工,医药制造,废弃资源综合利用,食品制造等多种新兴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4.5%、21.2%、19.6%、6.8%,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我省小微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二)产值贡献集聚五行业
2015年2季度我省小微工业40个行业大类中有23个行业同比增长,17个行业同比下降。分行业来看,十大行业占到了我省全部小微工业企业总产值的71.8%。五大行业对我省小微工业总产值贡献作用明显。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五大行业产值合计占到了全部小微工业企业产值的53.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由于我省重点工程的开工、城市进程加快等原因,完成工业产值占到了全省小微工业企业产值的16.4%,比1季度上升3.6个百分点,列第一位。其他四大行业产值所占比重分别为14%、9.8%、8.2%和5.4%。
(三)新结构实现新突破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中国经济的推动,我省小微企业努力克服优势弱化以及长期积累带来的结构调整矛盾的影响,工业企业经济类型在呈现多元化格局的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按照登记注册类型,我省小微工业1.69万个企业中,非公工业企业占到92.2%,其中,私营企业个数占到总数的73.9%,产值占到小微工业企业产值的58.4%,从业人员期末人数达到10.08万人,占到全部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44.8%,成为我省规模以下工业最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对于发展生产,搞活经济,扩大就业,增加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已成为促进山西六大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用工稳定没有新需求
2015年2季度末我省小微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到22.49万人,其中,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41.1%和58.9%,对缓解就业压力,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招工情况看,企业用工需求总体稳定,82.6%的企业无新的招工需求,比1季度上升4.5个百分点,12.7%的企业有招工需求并全部和部分招到所需用员工,比1季度下降3.4个百分点,仅4.7%的企业有招工需求没能招到所需员工,比1季度下降1.1个百分点。
二、促进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近几年,虽然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围绕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小微企业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差,有关部门要从加大资金支持,进一步完善税收、人才、政府采购等优惠政策,完善小微企业投融资服务体系等方面,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小微企业在开发新产品上下功夫,重点扶持小微工业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材料,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创造便利搭建企业营销平台。消化库存,开拓市场是关键环节。开拓市场既要依靠企业自己的努力,又要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企业期盼政府各职能部门一是要强化行政和社会化服务功能,深入企业做好宣传服务工作,努力为企业开拓各种销售渠道,打开企业的销路,企业的销量增加,产品出库率提高,资金流动加快,直接减少企业的库存压力。二是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重点采购本省工业产品,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标等过程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本省企业,通过展销会等形式引导企业参展营销,并给予一定补贴,
(三)优化环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降低税费、减轻负担是小微企业的期盼望,各有关部门应对小微企业进行差别化对待,按行业、企业规模不同,分类规定税率,让小微企业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对区域经济转型具有推动作用的优质小微企业在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时给予适当考虑;对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中建设标准厂房时通过减免企业基地厂房租赁收入的房产使用税、营业税等各种税费,为小微企业实现再创业创造条件。